"教育行業的落地頁優化指南"

本文詳細介紹了教育行業落地頁優化的一套完整方法 —「體驗拆分法」,並通過實際案例幫助大家去理解。

教育行業的用戶趨利性越來越明顯,對落地頁帶來的體驗也更加敏感和挑剔,往往市面上的落地頁風格千篇一律後,效果就開始變差。其實,如果我們能從落地頁的本質去做設計和優化,思路會變得更加清晰。

下圖是一個超級轉化率漏斗模型,落地頁在這個轉化鏈路里,承擔著最底端的一步轉化,從「查看」到「產生關係」這一必勝環節!

教育行業落地頁的「產生關係」主要有3種方式:單純留資、留資後購買、在線咨詢。為了最終達成轉化目標,我們可以用「體驗拆分法」找到可以持續優化的關鍵細節。

第一步,拆分行為

對用戶從看到廣告到實現轉化的全流程做細緻行為拆分,每一個心理和行為細節都儘量羅列出來。以K12為例,梳理了用戶在一個課程落地頁上的大致決策模型。

第二步,拆分落地頁要素

這一步是為了找到影響用戶心理的落地頁要素,我們引入「落地頁轉化驅動模型」。

縱軸是用戶體驗滿意度,假設以10為高轉化臨界點,落地頁可以達成高轉化,有5個加分項和2個減分項。

加分項:

  • 動機:用戶需求的饑渴程度取決於流量的精準度,也取決於落地頁和創意的相關度。
  • 視覺:用戶對品牌的第一印象,包括加載速度、色彩、圖片、排版、動效等。
  • 交互:是否和用戶有恰當的互動?引發用戶的好感或好奇心。
  • 內容:是否簡潔易懂,激起用戶解決痛點的欲望,產品有沒有說服力?
  • 刺激:讓用戶感覺興奮的點,如優惠、免費課程、大禮包等。

減分項:

  • 負面情緒:不信任或猶豫不決。
  • 阻礙:操作中遇到的問題或不流暢。

這裡重點聊一聊教育行業落地頁最有花樣可以玩兒的3個加分項:交互、內容、刺激

1. 交互

目前大家做的交互主要集中在以下幾種方式:計算學費、選擇孩子年齡層、選擇城市等。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式,既能獲取更多的信息,還讓用戶有一種定製感。

但交互還有一個特別有價值的利用方式,就是用一些很容易的提問來幫助頁面做簡單的個性化,或者可以理解為做更精準的痛點挖掘。

講一個很精彩的案例,一個少兒體能訓練的品牌,在製作的信息流落地頁里,添加了一個互動提問:您的孩子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

之所以問男女,是原因在訓練體能這件事上,家長對男孩和女孩的期待差異非常大,導致課程目標和賣點上也需要做差異化處理。

  • 男孩兒挖的痛點是:不僅提升身體素質,更能培養毅力和勇氣,提高競爭力。
  • 女孩兒挖的痛點是:不僅改善體能,還能培養良好的體態和身材。

因為技術的限制,他們沒能實現答題後,自動呈現動態頁面,而是選擇了折中的辦法:家長選擇男女後,下部的頁面介紹會簡單切換。即使是這樣“簡陋“的個性化設計,依然幫助他們提升了1.5倍的轉化率。

2. 內容

內容不只是文字說明,而是所有的可傳達信息。除了落地頁本身要有一套強有力的說服邏輯一個挖痛的標題外,內容中的很多關鍵字眼兒也要特別去打磨。

比如,現在很多品牌都用低價課程吸引家長,但 “試聽課”和“體驗課”哪個詞更有吸引力,我們是否仔細琢磨過?

一個少兒英語產品針對這兩個詞做了測試,答案是“體驗課”明顯效果更好。因為有種體驗會員或者體驗高級服務的感覺,尤其收到年輕媽媽的偏愛。

但這個經驗不一定適用在你的產品上,因為少兒英語的受眾以年輕媽媽為主流,而你的受眾偏好,需要自己來探索。但至少我們有了明確的優化意識,每個行動關鍵詞都可能帶來不同的轉化效果。

3. 刺激

刺激已經被廣泛應用了,但還有很多高階的玩兒法,有待我們挖掘。

比如,可以在用戶要離開的時候,設置一個快速行動的抓手。這個抓手可以是更大的優惠刺激,也可以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轉化目標。

舉個實際的例子,用戶一進來看到的是一個優惠價格49.9,在頁面停留超過20秒後,如果還沒下單,就彈出一個優惠券:現在你不用49.9,我們再返你40優惠券,9.9課程你拿走。實踐後驗證,僅僅一個優惠返券提醒,就能把即將流失的用戶撈回來1/5。

還有的K12課程落地頁,會在家長打算離開的時候,彈出一個有剛需的免費課程,引導家長掃碼關註公眾號。如下圖,一個公安大學教授講《少年人身安全》的課程,家長能不心動嗎?當家長成為公眾號的粉絲,後期營銷的觸點就有了。

第三步,行為和落地頁的仔細呼應

這一步需要檢查落地頁的設計是否符合用戶的“心流”、有沒有阻礙和遺漏、有沒有進一步優化的機會。

有些阻礙,不深入體驗用戶旅程,是感受不到的,用一個實例來說明。

我們都知道,家長是非常敏感的群體,對教育產品尤其充滿各種疑慮。落地頁上有一點兒因素讓他們產生不信任感,都會影響最終轉化。

一個小學數學輔導課程的落地頁,在提交表單處特意強調名額有限,做了【僅剩XX名額】的標註,目的是製造稀缺感。

但是,家長填寫信息前,一般會猶豫一會兒,有時會轉發給父母中的另一方去問意見。這個名額倒計時不一定是真實的數據,但如果做成死數字,家長髮現看來看去,名額也不減少,就會覺得宣傳作假太明顯,不可信。即使為了烘托氣氛而做的營銷組件,也要儘量逼真—實踐證明,就算家長心知肚明,也會因為感到作假不舒服而選擇放棄。

這個品牌後來把名額數量做成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自動減少一個,製造出逼真的緊迫感,轉化率竟然真的有明顯提升。

最後,別忘了用戶是在不停變化的,這就需要我們不停去重覆以上的細節拆分法,隨時調整落地頁的核心內容和說服邏輯。

這裡也通過一個品牌案例,幫助大家去理解。

一個頭部教育品牌的製作落地頁水平很高,他們甚至會按照「用戶研究的四個維度」去定位用戶喜好。

在推廣一個少兒編程的產品時,營銷人員對主流用戶的判斷是:偏理性、需求成熟度較低、需求緊急度低、對價格敏感性高。因為當時家長對編程的認知度不高,落地頁的說服邏輯以強調編程的好處為主。

但是,幾個月後,家長的認知改變了,隨著各大教育品牌對編程的宣傳,家長的痛點從 “報不報編程” 轉移到了 “報哪家好?” 果然,說服邏輯沒有及時改變,導致落地頁轉化率一路下跌。

這個品牌發現這個洞察後,立即將編程的主標題從 “學編程讓孩子變聰明”改為“5節編程好課免費領”,轉化率又重新提升上來。因為此時的家長已經開始貨比三家,看到可以免費體驗,往往會心動。

可見,就算挖對了痛點,做對了以上全部步驟,也不能停止優化,用戶的痛是動態的,我們要洞察得足夠細緻。

總之,在廣告轉化率攸關企業生死的今天,能抓住清晰的思路、找到高效的製作和優化工具、還能靈活打磨細節的營銷人,才能有勝算。

作者:Agnes;微信公眾號:靈蹊助手(MartechtoolLingXi)

本文由 @Agnes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