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30億美元入局 8成玩家已被淘汰 2020黃金賽道會是它嗎"

鉛筆道薦語:

疫情催化下,機器人行業得到了資本的重新聚焦。但正如此前很多投資人一再強調的,無論疫情是否到來,檢驗一個項目優劣的標準總是不變的。對於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項目,落地場景永遠是老生常談。除此之外,商業化的能力同樣受人關註,尤其是在疫情期間。

來源 | 投中網

作者 | 馬慕傑

“我們現在也收到了TS。”李通說話很輕快。

作為聚焦於無人配送機器人“擎朗智能”的創始人,李通沒有過多融資壓力的理由。2020年3月9日,擎朗智能剛剛宣佈已於2019年年末完成了2億元B輪融資。

無獨有偶,同日,國內機器人製造商卡諾普也披露於近期已完成億元級B輪融資。

卡諾普聯合創始人兼CTO朱路生也向投中網透露,目前公司資金儲備充足,雖然2020年沒有明確的融資計劃,但一直都有陸陸續續找上門來的投資機構。

在疫情催化下,服務機器人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市場熱情,“無接觸”剛需被迅速引爆。一個更直觀的數字是,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20年2月至今,機器人賽道的融資數量就已達15起,融資規模將近30億美元。

事實上,此番機器人行業熱潮的信號已有所延誤。多家機器人企業及相關領域的投資人表示,2019年國內的機器人賽道就頗受資本追捧。

如今,作為新基建的領域之一,在“疫”後重建的這場硬仗中,機器人領域又將掀起怎樣的投資熱潮?在行業格局日漸清晰的機器人賽道中奔跑,哪些企業又將優先勝出?

融資密集涌現,機器人賽道“重返”資本風口?

憑藉“不戴口罩的逆行者”的光榮稱號,服務機器人在此次疫情期間正式C位出道。

作為不知疲倦的小戰士,各位機器人既能到一線病區消毒殺菌,又能穿梭在室內完成“無接觸”式送餐送藥,好不熱鬧。

受益於無接觸服務的安全性,一時間,服務機器人成為了市場的弄潮兒,頗受追捧。在大量市場需求的刺激下,多家機器人企業訂單量猛增。李通告訴投中網,截止3月12日,擎朗一共交付百台送餐機器人,公司共接到全國各地醫院的500多台送餐機器人的需求,目前已經在排隊部署。此次疫情,擎朗交付一線的機器人總價值約千萬人民幣。

在資本端,機器人企業的表現更是亮眼。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20年2月至今,機器人賽道融資數量為15起,知名機構紛紛加碼,總融資規模達29.23億美元。

某種程度而言,這似乎已經是市場趨熱的信號。只不過,因為疫情的原因,這種信號的傳遞或稍顯滯後與延遲。

投中網瞭解到,此時對外披露新融資的機器人項目多數早已在年前完成融資。比如聚焦於無人配送機器人的擎朗智能與機器人製造商卡諾普。這意味著,2019年的機器人賽道已然熱潮涌動。

德聯資本合伙人肖然對投中網佐證了這一點,“這個時候宣佈完成新融資的機器人項目,一定是疫情前就完成了絕大部分工作。那麼就需要把時間退回到2019年,從我們機構接觸的項目來看,按數量排序機器人是排名第二的行業。”

肖然同時表示,即使那些2020年拿到新融資的機器人項目中也存在一些早期項目,但影響力更大一些的都不是新公司,至少成立了多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在技術、產品和在應用場景中積累和打磨了很久,並開始進入初步規模化放量的階段。

而剛剛完成融資不久的李通更能深刻感受到,當前,資本之所以對機器人賽道提升關註度,是因為配送機器人已經成熟並開始規模化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如同催化劑一般,疫情的短時“剛需”大大推動了服務機器人的市場教育,讓更多人看到了機器人替代人力工作的價值。通常來看,這種蔓延開來的市場熱情表現在創投兩端往往是風口前的蜂擁而至。那麼,作為新基建的領域之一,在“疫”後重建的這場硬仗中,機器人領域會否再次迎來一個新的投資熱?

雲啟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表示,這次疫情下,由於隔離和無接觸需求,機器人起到了關鍵作用。國內的機器人其實已經成長和積累了一段時間,前期主要聚焦在技術研發和商業場景的尋找上。隨著“新基建”的推動,5G被定調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底層技術不斷發展,機器人行業不一定會爆發,但肯定會迎來快速發展期。

“資本之於機器人行業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雖然此前有一部分基金在機器人賽道上已經‘交了學費’並黯然離場,但伴隨服務機器人的短期火熱,一定會有一些盲目的資本進場,甚至將來不排除出現一些專門投資該領域的新基金。機器人行業雖然聽起來似乎很高大上,但卻是不折不扣的製造業,換言之,仍然要遵循製造業的基本規律。盲目進入的資本很難將資金投入到正確的實體企業。”北極光創投合伙人黃河直言。

在肖然看來,既然是熱門方向,毫無疑問會新涌入一些攪局者。肖然同時提醒,機器人作為一個複雜系統,各方面的門檻結結實實的擺在那裡,技術的坑、產品的坑、場景的坑、運營的坑,該趟的還得趟,沒有那麼多捷徑可言。

熱潮期也是洗牌期,行業格局日漸清晰

按照國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周期,如今的熱浪顯然不是潮水的最高峰。

多家機器人公司對投中網表示,沿著技術成熟進化的通用路徑,機器人行業在經歷了萌芽期、泡沫期、衰退期後,已經步入了第二次真正的成長期。

以工業機器人為例。珞石機器人創始人兼CEO庹華稱,目前傳統工業機器人與大數協作機器人為第一代機器人,這類機器人由電動機器演化而來,採用位置控制且只能應用於嚴格結構化的場景。這一代機器已經走過萌芽期,接近競爭紅海。而第二代柔性協作機器人採用更高一級的軟硬件體系結構,力覺反應可實現模擬人類手臂肌肉控制的靈敏及柔順性,具備處理環境不確定性的能力,如複雜工業及醫療、服務等更廣泛的場景。這一代機器人發展剛剛起步,即將迎來高速增長。

在這一時期,相對理性的市場洗牌成了常態。

“經過此前的淘汰賽,行業競爭已經開始分層。這個時期已經進入到一個正常的競爭環境。即在第二個成長期,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朱路生直言,只有那些經市場檢驗並且具備獨特核心競爭力的機器人企業才能在這個階段受到資本的青睞。

粗略來看,從2010年開始,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需求猛增。基於龐大的市場刺激與豐厚補貼,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涌入機器人行業。但因國產機器人應用領域受限、產品體系不完善,在市場泡沫被戳破的那一刻,一些跟風入場、無法匹配市場需求的玩家便慘遭出局。

誠如黃河口中所描述的那樣,如今活躍在市場里的機器人公司基本都經歷了前一輪的出清與洗牌。在黃河眼裡,大約有80%的機器人企業在過往的競爭中被淘汰,工業機器人本體商腥風血雨的戰國時代即將結束。

另外,與多數強技術導向的產品類似,機器人賽道同樣面臨著研發投入大、行業周期長的現狀。從這個角度分析,儘管如今機器人領域的行業競賽仍處於早期,甚至是共同把蛋糕做大的拓展期,但這並不意味著市場允許渾水摸魚。

肖然對投中網表示,“在機器人行業的一些主要細分領域,雖然總體上還是比較早期的階段,但行業格局已經從混亂過渡到逐漸清晰。”這樣的格局下,肖然認為,“資本會有更進一步的加持動作。本身機器人行業也並非是完全燒錢的打法,所以現在頭部項目能夠確保一段時期內的資金穩定,自己不犯錯誤的話,便有望進一步擴大優勢。”

陳昱判斷,在投資熱的同時,機器人行業還會出現一輪洗牌。這是因為,風口之下,機器人行業出現了更多玩家,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競爭和挑戰。伴隨全球經濟震蕩,機器人行業中真正有實力的公司才有潛力走得更遠。

命門不變,場景落地為王

伴隨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突破,新的產業格局正在形成,機器人賽道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年)》顯示,全球機器人整體市場規模持續增長,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工業領域以突破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為首要目標,服務領域智能水平快速提升,與國際領先水平基本並跑,頗具成長空間。

庹華稱,機器人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技術層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伴隨5G與智能化技術的廣泛應用,機器人未來可以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生產生活。尤其是這次疫情的催化,很多智能設備的應用甚至超出了想象。

那麼,在這個競爭格局已然明朗的賽道中奔跑,誰將率先脫穎而出?

“拿工業機器人來說,首先一定要有錢,資金要充裕;第二要有多學科融合下嚴密的研發體系;第三是製造能力與供應鏈管理能力;第四是營銷體系下的產品能力;第五是服務體系。”朱路生表示,只有均衡兼具這5大體系的機器人企業才可能最終活下來。

作為服務機器人的代表企業,李通則著重強調了產品規模化落地的重要性。

“產品落地並非只是機器人的demo階段,demo實際上只解決了10%的問題,要實現規模化普及,還要解決剩下90%的問題。”李通認為。

在李通看來,始終遵循商業本質是擎朗機器人能夠在市場起伏中存活下來的關鍵前提。而他口中的商業本質即是產品本身的場景落地能力及為客戶賺錢的務實服務。李通進一步解釋,“無論是什麼類型的機器人,除了要真實地為客戶帶來價值之外,總體成本也要划算。換句話說,要讓客戶算過來賬。”

肖然也提到了“算賬”的概念。“除了技術、產品和落地應用等方面,投資回報率這條標準在在機器人領域也越來越重要。”肖然稱,這條標準對工業機器人來說相對明確,因為工業企業通常會仔細測算購買機器人產品的投入產出比。事實上,近期商用機器人受關註程度提高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從成本測算的角度迎來了機器替人的拐點。

“過往也見到過一些案例一直在Demo階段原地踏步。”肖然同時提到,尤其是一些商用機器人項目比較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對下游需求的臆想,太過依賴主觀的想法和判斷,對技術與產品過於理想化,意圖用單一產品一次性解決場景的所有痛點。顯然,即使最頭部的公司目前也並未做到這點,需要項目方對問題域精準收斂。

陳昱認為,機器人主要是進行勞動力替代,所以需要良好的成本控制和應用場景落地,擁有自有核心技術和供應鏈管理的公司,更容易實現大規模量產。不過,未來機器人領域還需要在商業場景上進行更多的拓展,加強成本管控,實現勞動派遣的願景。

黃河更是言簡意賅地指出,判斷一個工業機器人項目能否走的長遠的核心主要有兩點,第一就是產品針對的下游場景是否是一個剛需市場,能戳中痛點而非癢點;第二則是銷售量說明問題,而其中涉及的技術並沒有那麼高大上。

由此,不管是服務機器人還是工業機器人,場景落地是生死命門,也是決勝的根本性前提。正如肖然所說,因為疫情的原因,短期內肯定會拉動一波對機器人,特別是商用機器人的關註,同時大家也需要保持冷靜。雖然需求會被更大程度的激發出來,但技術和產品的迭代並不會因為疫情而躍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