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的灰色戰爭"

作者 | 半佛仙人

1

最近Soul的運營合伙人被捕,原因是涉嫌惡意“舉報”同行。

依據新浪報道,這個事件是這樣的。

Soul運營合伙人李某此前發現一款社交產品與自家產品類似,於是授意下屬搜集該產品上的有害信息,在搜集無果後,便授意員工自己去註冊賬號,到該平臺發佈違規內容,而後截圖向有關部門舉報。

這件事情一齣來,說真的讓我很震驚。

倒不是震驚有人乾這事兒,業內做這種事情的多了去了。

現代商業競爭,本身就是一座赤裸裸的血腥森林。

所謂的友誼競爭全都是屁話,體面只是勢均力敵的迫不得已,但凡有機會,大家第一時間就會咬對手幾口。

叢林法則從未變過。

兩家相同領域的公司競爭,如果產品本身沒有本質性差異,那麼大家比的就是誰下限低,誰更不講理。

所以同行搞這個不奇怪。

讓我震驚的是,這位大神居然親自乾,連各種偽裝都沒有做好,對方只靠ip地址就鎖定了同一個人(可能用的還是公司wifi),報案後分分鐘就給抓了。

我不禁感嘆,Soul這家公司是真的沒有經驗,這位李老師也是真的耿直。

尤其考慮到去年的下架潮中,Soul本身也是其中之一,並且也是被同行給搞了。

受害者和加害者總是不停循環,世界就是這麼荒誕又滑稽。

2

商業競爭從頭到尾只有一個原則,就是成王敗寇。

兩個人打架,一個有底線,一個沒底線,在實力差不多的情況下,大概率是沒底線的公司獲勝,因為他們求勝的心已經超越了道德的束縛。

只要你成了,形成事實壟斷了,成為業內頭部了,各種負面,都可以洗。

用戶在乎嗎?用戶根本不在乎,發幾波券搞幾次活動就可以了。

用戶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正因為成本低,收益高。

所以很多公司為了給競爭對手造成麻煩,任何手段都是會用的,前提是,不被抓包。

一旦被抓包,帶來的是毀滅性的後果。

這就要求做進攻的時候,反而更要學會保護自己。

進攻這件事情,比的不是效果多好,而是比誰犯錯犯的更少。

很多人都是一肚子騷操作和壞水,但是一齣手就是自己把自己弄上天,最後去撿肥皂,生生把諜戰大片搞的和村頭打架一樣。

當然,我不是嘲諷村頭打架,實際上村頭打架背後的技術含量也很高,甚至涉及到了家族之間的動態博弈,我只是說,打起來,挺難看的。

真正的攻防,都是錶面平靜,水下驚雷。

而外界甚至沒有意識到戰爭已經打響。

3

去年,某著名雲音樂軟件下架一個月。

該軟件最大的特點是有著非常多精彩的樂評,評論區文化配合很多原生的民謠,產生了非常多忠實的用戶。

攻擊的開始,是一張無法追溯來源的圖片,主要內容是某某音樂的會員(需要付錢買)現在搞活動,刪除APP後再安裝,就可以免費送3個月。

一時之間很多人刪除了APP,但是由於APP下架,所以刪除過後沒法再安裝(起碼要1個月才上架),然後就成了一個尷尬的狀況,大量用戶表示自己被騙了,非常生氣。

為此,某音樂官方也發佈了聲明表示是謠言。

由於這種事情本身比較檢測智商,所以並沒有造成大規模負面輿論,倒是被人當做段子開始傳播,攻擊者的目的就在於此,把傳播做起來,把他們擺到輿論的風口上。

真正的殺招是,在其APP的熱度起來後,開始大量傳播其APP刪除用戶本地音樂的內容,進而激發用戶的憤怒,進而趁著這1個月的下架期,給予其最大的打擊。

這個話題當時上了微博熱搜,大家紛紛在怒斥該APP無恥,一時之間該APP的口碑跌入谷底,很多人都表示自己的本地音樂被刪除了,然後再也不用該APP了,雖然該APP多次表明自己沒有這種行為,同時還報警了,但其實沒用,進攻已經達到目的了,該流失的用戶都流失了。

這對於他們原本的上市和商業化計劃都是重大的打擊。

這套攻擊最精妙的地方在於,該APP對於用戶的本地音樂確實是有操作的,這個操作不是刪除,而是格式更改和屏蔽。

音樂行業都是交叉授權的,產品方必須配合版權方來做打擊盜版。

假如用戶本地有一首音樂是沒有授權的盜版,此時音樂類APP就會把該首歌自動修改為APP專屬格式,並屏蔽播放和搜索,主要幫助保護版權。

我不評價這件事情是否合理,只能說這是音樂版權行業的一種潛規則。

基於行業的版權問題,再延伸到一套完整的策略。

時間,題材,傳播,產品切入點都完美,最終效果也非常棒。

用戶全程都在被引導,並且其實嚴格來說,用戶的憤怒是合理正當的,畢竟我歌沒了是實實在在的事情。

某音樂只能啞巴吃黃連。

大部分人都覺得這是產品負面新聞,但在我眼中,這是一次非常優秀的策劃。

4

再講2有趣的小案例,進攻真的是很有趣。

第一個,用戶搶註。

某知名O2O公司,生鮮領域的。

曾經做過這麼一件事。

為了讓自己的用戶不至於流失到競爭對手那邊,直接使用自己已有的用戶的手機號和信息,來批量註冊競爭對手的APP賬戶。

這麼做的意義何在?

效果是,當自己的用戶想體驗對方的APP時,會發現自己的手機號其實已經被拿來註冊過了,導致自己無法再註冊。

當然這個其實可以解決,找客服修改註銷重新註冊,都可以。

但是吧,大家都知道,現在市場競爭這麼激烈,同質化的產品這麼多,絕大多數人也沒有驅動力強到非得用某某不可。

所以一般到了註冊的時候註冊不了或者顯示信息占用,要麼罵幾句放棄,要麼罵這個公司在濫用用戶信息。

殊不知其實,可能是競爭對手做的。

這就構建了一個神奇的護城河。

最妙的是,現在生鮮領域刷數據這麼嚴重,真的還解釋不清到底是誰乾的,大家都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第二個,在職員工進攻。

很多招聘網站都在明裡暗裡銷售用戶的簡歷,不過更多時候只要充值,正常也能拿到。

於是就有公司想到了用這個方法來打擊競爭對手。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從招聘網站那邊買到競爭對手的關鍵人員信息,然後不停地發麵試郵件,註意,是發郵件,不是打電話。

這個面試郵件是真的,但是這件事情是假的。

面試這件事情,儘管心裡都心知肚明人往高處走,但明面上大家都還是比較敏感的。

你想一個事情,假如你正在給老闆做PPT彙報,突然郵件彈出一個提醒你有一個面試邀約,你是不是當場去世?

即使不是直接幹掉你,但公司也會很大程度上懷疑員工的忠誠度,你作為這家公司的員工,在這家公司基本就算是廢了。

某著名公司就層對其競對公司發出過這種攻擊,一時之間對方人員動蕩,人人自危。

是不是你們經常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感謝你參加公司面試的郵件,但是你很奇怪你並沒有投遞簡歷?

懂了麽。

更騷的是,這個很難被拆穿,因為作為旁觀者,很多人都下意識的認為大家跳槽很常見,不會認為你其實真的沒想跳槽,這東西解釋不清。

堪稱殺人不見血。

5

發現了麽,如果用心的話,進攻這件事情可以被玩出100種花樣。

進攻,最需要的不是技術能力,而是想象力和用心。

很多被證明有效的套路,其實實現起來並不困難,要的是動腦子。

我們日常經歷的商業形態,巨頭現狀,其實都是血腥競爭後的產物。

每一家巨頭誕生的背後,都是成千上萬同類公司的消失。

商業從來都是殘酷的,沒有誰是無辜的。

笑的越純潔,雙手越血腥。

如果你覺得哪家公司是無辜的,一定是他們已經形成了局部壟斷,然後討好你。

我更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看到的很多新聞事件,很多互聯網熱點,背後爭鬥的複雜程度往往會超出大家的想象。

甚至很多時候始作俑者都不是撕逼雙方,而是第三方。

你看到的,只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

有時候看新聞時,先不要急著批判或者發泄,多想想背後得利的是誰,動機驅動是誰,會發現多數人的喜怒哀愁都在被刻意引導。

很多人現在已經開始有放棄思考的苗頭了,覺得反正想什麼都沒用,乾脆不想了,發泄情緒就好。

我覺得人需要放鬆,但更需要動腦子。

當然大家都這麼累了,就想吃瓜,我也理解。

只是一個不成熟的建議,偶爾也多去從利益鏈和進攻的角度思考,或許你能看到更不一樣的世界。

這個世界當然不美麗,但是很有趣。

即使是吃瓜,也能吃出不一樣的色彩。

豈不美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