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怎麼著手需求分析?"

設計師該怎樣如何做需求分析呢?最快捷的法子是,沿著用戶的使用路徑去走一遍,看看他在使用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以及怎麼解決。

用戶是設計師價值靈感的源泉 。

工作中難免遇到這樣的場景,去評審產品的PRD時,看不出PRD的缺點,也沒法提出可以對PRD的一些觀點。或者有時候需求很急,連PRD都沒有時間去寫。這個時候我們所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很快的,去幫助我們理清楚設計思路的方法,行業術語叫做“抓手”,通俗點講就叫做“突破口”。

2年前,也曾經為此事苦惱不已。也是後來在UCAN聽到了一位行業前輩的思維總結,總算開始有些頭緒(證明多學習還是有好處的)。後來開始演變成自己的方法論。先介紹這個思維,原話是:

“作為設計師,你的價值是來自於用戶,來自對用戶的瞭解,立場永遠是用戶。”

從這個思路出發,可以衍生出很多處理問題的方法。比方說繪製用戶體驗地圖、電話調研、用戶走訪等等各種方法的實施,歸根結底,都是想瞭解用戶想要什麼,以及遇到了哪些問題。

言歸正傳,這個思路,怎樣運用到解決平時工作中的需求?

最快捷的法子是,沿著用戶的使用路徑去走一遍,看看他在使用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以及怎麼解決。

但這種處理方式不科學,只能應急。重要的事說3遍!重要的事說3遍!重要的事說3遍!

原因是,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我們絕大部分場景下,不是目標用戶。不知道用戶的實際需求和所遇到的問題,還是需要通過一些設計的方法去得到相應的指導。科學的方法不在今天討論的方法裡面!

介紹一個閣主的從這個思維所衍生出的一個比較實用的方法,就是用戶三問三答:要什麼、有什麼、差什麼。

案例一

以一個有畢業3年有3年UI設計經驗的設計師,想轉行找交互或者體驗設計師為例:

1. 確定要什麼

先確定要什麼,那麼怎麼確定——看這個決定權在誰手上。

找工作那麼企業的決定權相對來說比較大,那就看他所宣傳的崗位描述具體要求是什麼,這些是最能反映目標具體要求的內容。

如果是做項目,就看這個決定權是在產品經理還是運營手上,或者公司的boss手上。

比方說,最近Teambition偏交互的體驗設計師招聘要求為:

崗位描述:

作為體驗設計師,你對於主流產品的交互模式瞭然於心,並且有很強的邏輯性和同理心,善於歸納用戶與產品交互的各種路徑。

你將會負責:

  • 參與需求的前期探討,用戶調研,數據分析,和產品經理一起描述用戶故事,歸納需求範圍
  • 組織組內設計師一起頭腦風暴,通過多種設計方法描繪用戶使用路徑
  • 在項目的不同階段產出適合的原型驗證設計想法,如紙上原型、WireFlow、低保真原型、高保真可交互原型等
  • 理智清晰的向合作伙伴講述產品設計思路,完整無漏洞

崗位要求:

這些,對你來說只是起點:

  • 註重用戶體驗,設計驅動,站在用戶角度解決產品中的使用問題
  • 知識面廣,邏輯清晰,眼界開闊,舉一反三
  • 具有良好的設計品味,具有一眼判斷好設計的能力
  • 不斷觀察、吸收和總結設計領域的最新技巧、趨勢、思維並樂於向大家分享這些,會使我們眼前一亮
  • 工具控,善於發現好工具用以解決工作或生活中的效率問題,或有過工具類產品設計經驗
  • 善於創造,有自己的產品想法有為之付諸實踐的項目
  • 堅持設計類文章的寫作或擁有自己的設計類專欄
  • 對敏捷研發、項目管理方法論有瞭解或接觸過,使用過相關產品並有意願改進類似工具的使用體驗

2. 確定有什麼

接下來盤算下有什麼,羅列出你肯定有的以及整理下可以的有資源,比方說3年的UI設計經驗是很定有的,那麼強大的美術基礎,良好的設計品位,整理下作品集是可以體現出來了。

那麼差距一目瞭然,分類後如下:

  1. 提升邏輯思維;
  2. 積累專業的交互設計方法論:用戶調研、數據分析、故事板等等;
  3. 設計驅動、用戶角度解決問題,用項目或者功能點來證明;
  4. 紙上原型、WireFlow、低保真原型、高保真可交互原型平時材料的積累;

3. 確定差什麼

差什麼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以後積累項目就朝著這個方向發展,補全這差的內容。就可以達到招聘要求了。

案例二

再舉個慄子,假如說KEEP的鍛煉課程現在有日活用戶100萬,想要擴展到200萬,產品經理提了個2周的瑜伽課程訓練需求,想提高女性的活躍度。那設計師怎麼著手?

還是先想用戶,要什麼、有什麼、差什麼,如下圖:

帶著“解決用戶毅力問題”的出發點,去思考怎樣在課程中提高女性用戶的毅力。

常用的法子比方說完成訓練後打卡曬朋友圈的法子當然不能少。是不是還可以想想做做排行榜,基於地理位置信息進行訓練時長排行榜。

如果排行榜實施起來開發成本比較大,是不是可以在訓練過程中顯示時間進度條,以及在運動開始前和開始後顯示總體的訓練計划進度條等等方式,讓用戶有個盼頭。在界面上做些努力。

這樣在做需求的過程中,也體現了設計師的價值,這些法子所帶來的用戶停留時長和點擊量都是在設計師KPI中可以進行彙總的,即上面招聘要求中“站在用戶角度解決產品中的使用問題”。

總結一下,可以嘗試的應急方法論,用戶三問三答,即站在用戶的視角,看用戶要什麼、有什麼、差什麼。然後帶著解決用戶差什麼的問題再去看怎麼做需求能幫用戶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從用戶的角度去分析還可以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方法。肯定會有更清晰明瞭的法子。如果你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在留言區進行相互交流。

#專欄作家#

Sophiallg,微信公眾號:Sophia的玲瓏閣,大廠體驗設計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簡書互聯網優秀作者,分享實用的互聯網設計技巧和職場經驗。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