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行業中,用戶激勵體系有哪些?"

筆者結合出行行業的運營經驗,與我們分享了出行行業的運營要點、用戶激勵體系有哪些?

本人在出行行業做了2年多的運營,對該行業的運營現狀、問題、後續發展都有一些心得:

出行行業目前是滴滴處於頭部壟斷地位,擁有大量的數據,在派單算法、司機服務上有優勢。用戶運營一般就是活動補貼、漏斗轉化率提升、產品優化和模式創新等。目前的問題是增長處於平穩期,一線城市缺運力成為痛點。

1. 數據監控

一般會把數據 分為宏觀、乘客、司機三大部分,宏觀數據包括規模、成交率、單均補貼等指標。

對指標做日環比和周同比分析,再利用指標之間的相互關係,找到問題、一般影響規模的有單均補貼、乘客漏斗轉化率、派單距離、產品優化等;同時要關註體驗和收入指標,有乘客NPS、司機收入等。

2. 用戶生命周期運營

根據用戶使用產品的階段、用戶的習慣和心理,去策劃活動。

拉新主分場景做品牌曝光和物料展出,例如與商場、學校機構、酒店談的異業合作,可以有大屏、線下物料的品牌活動宣傳,起終點的乘車優惠券等,通過用戶常在的場景,引起關註和促進完單。

後期用戶的運營基本思路是每周定期去對分層用戶做專項活動,持續的活動促使用戶打車習慣的養成,它的實質是通過搭建用戶成長體系,在符合用戶習慣和場景情況下提高用戶在平臺的轉化。

完成首單的用戶,可以繼續降低用戶門檻,給予2張立減券;活躍用戶,根據預算情況,制定平峰期呼叫返券活動,定向用戶提頻活動,支付返券等活動;

針對沉默用戶,流失節點一般是最後完單時間距離現在7天,找到這個流失節點,根據RFM模型對用戶分層召回。

活動會通過持續上線,把每個用戶每周都會觸達一次,第一周完成新用戶任務的,進入活躍池裡,活躍活動會繼續提頻,新用戶流失的會進入沉默池裡去召回,活躍用戶和沉默用戶也是這樣。

這個持續進行,會把用戶轉起來,當沉默90天以上時,我們不再觸動到他們,會有專門部門去觸達這部門高沉默用戶。

在這裡面,做大的挑戰是策略的制定和復盤效果。需要制定一個低成本高效果的策略內容,精細化運營。一般的思路是前期先試驗,制定一個基本原則,後期復用,偶爾會根據情況去做微調。

例如像我們的平峰期活動內容,我們前期會嘗試集中不同策略內容的效果,滿60 88折cap12,滿30-5,結果是後者訂單增量更高,單均成本更低。

理論上是低門檻可以讓更多用戶滿足這個門檻,有能力去完成這個行為,我們給予動力和刺激點,用戶就會去完成這個行為,而滿60的活動門檻太高,用戶覺得夠不到就不夠了。

所以,我們一般沿用這種策略。低門檻滿減策略內容,後面為了提高各個門檻的轉化率,我們又優化成分梯度滿減策略,例如滿20-4,30-5,60-8等。

3. 梳理用戶完單的漏斗轉化率

用戶從冒泡到完單,中間有多個環節,哪個環節的產品體驗不好,就會中斷用戶的完單行為。

出行的使用路徑一般是:冒泡-呼叫-應答-等司機-上車-結束訂單-評論等。其中從冒泡到呼叫的轉化,制約因素有預估接駕時長、定位、預估起始地價格,這些的直接因素是周圍運力供給和分佈、產品等;呼叫到應答主要是運營密度因素;其中的轉化,可以在這2個產品頁面上線天降紅包,對於觸發一定邏輯值的訂單,可以在用戶冒泡和呼叫頁面發放優惠券,促進完單。

城市運營的運營動作主要是上面這些,總部還策划了用戶會員體系,出行套餐,運力側模式創新、惡劣天氣保運力等專項項目

4. 衡量用戶運營效果的指標

一般用7/14/21/30天天留存率作為直接指標,間接指標是呼叫量 訂單指標。選擇7天留存率是因為我們捉取了全量用戶分天的留存率,在7天時留存率下降幅度較大,所以以此為基點,往後翻倍依次看下留存情況。

很多人會有疑問,說滴滴之前是靠補貼做用戶獲取和運營的,後面沒錢了,怎麼去運營?用戶生命周期的運營其實質是運營規劃 ,結合用戶使用習慣和場景,切中用戶心理訴求,通過策略活動培養用戶使用習慣。所以補貼只是其中的一個活動形式,後面我們可以策劃更多形式的活動,通過抽獎或排名形式把禮品預算最小化,競爭或投機心理誘導用戶參加活動。

5. 後面出行行業的運營的建議

1. 活動玩法要儘量多樣化,有趣好玩為主,活動形式可以是完單參與抽獎、一定時間的排行榜等,利用用戶投機、競爭心理,在控制預算情況下,實現效益最大化

2. 可以策劃更多市場營銷活動

優步做的營銷就特別好,專註於傳遞一種生活方式,與用戶產生情感維繫。

例如之前做的雪糕日,還原用戶生活場景,用貼心服務打動消費者,原本冰冷、陌生的司乘關係變得熱絡起來。

這種品牌營銷,會與用戶產生活動,使其對品牌產生信任感和好感,是做其他運營策略的基礎。所以市場活動可結合時事熱點,洞察人性,對生活中的場景高度提煉,去策劃活動。

例如優步被微信封時,做的一波營銷。

6.總結

用戶運營的底層邏輯,就是讓用戶喜歡、信任我們產品,在產品功能滿足用戶痛點,產品流程體驗流暢情況下,需要利用用戶的非理性行為消費心理引導用戶,培養打車習慣。非理性行為有適應性偏見、雞蛋理論、沉默成本等。

適應性偏見:

用戶對得到的瞬間,或者失去的瞬間,感受比較強烈。可以定期舉辦活動、積分獎勵激勵用戶,使其產生深刻印象;

雞蛋理論:

人們對一件事情投入的勞動或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他的價值。

沉默成本:

用戶付出的時間或成本越高,離開成本越大。可有目的的給用戶製造沉默成本。例如視頻app的會員充值、淘寶的省錢卡、滴滴的優惠券都是一種手段製造沉默成本

體現到具體著手上,包括市場營銷、產品功能和場景優化、用戶激勵體系。

市場營銷要結合熱點和用戶心理訴求,目的是產生情感訴求和情感共鳴,通過端內渠道宣傳,借助創意、娛樂元素引發用戶自願傳播。

產品功能要對用戶有價值,解決用戶痛點。產品路徑需要引導用戶使用核心功能。打造高頻功能,通過高頻拉動低頻,提高用戶在平臺的頻次。

用戶激勵可以分層運營:

新用戶可以策劃活動,激勵在平臺積極性。降低使用門檻,前2單給予優惠券,有效期1周,促進快速完單等。

活躍用戶可以策劃活動(形式可以是排行榜、抽獎、組隊PK等),構建會員等級體系,通過設計等級、排名、勛章激勵用戶完單。

對於沉默用戶,要分析流失節點,做好防流失。同時,各個階段用戶需要高效觸達、高效互動,所以用戶運營渠道必不可少。APP推送在恰當時機提醒用戶活動信息和感興趣內容,微信公眾號作為運營陣地,即可以作為宣傳活動的渠道,也可以與用戶產生互動交流,甚至可以借助公眾號產生裂變活動等。

最後,定期復盤7/14/30天留存率,明確運營結果。有問題及時作出調整。

本文由 @我爸愛吃魚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