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加盟品牌變臉:交錢時一臉熱情,疫情後一盆冷水"

專欄作家 | 懂懂筆記

“為了一頓飯,等了將近一個多小時。”

一位朋友告訴懂懂筆記,這幾天儘管街上、商廈內的客流量不大,但在深圳部分網紅餐飲店的門口,卻可以看到一條條長龍,即便進到店內也是人滿為患。網紅店如今似乎成了消費者“報複性消費”的重點目標。

有不少媒體報道稱,上海、蘇州的部分網紅奶茶店、火鍋店,輪候時間經常在一小時以上。據說在三月初,喜茶、奈雪、一點點等網紅餐飲店就在復工後迎來了外賣激增,網紅品牌的影響力,似乎正在成為餐飲業景氣恢復的亮點。

對此,有多位行業人士分析:疫情之後,品牌化連鎖加盟才是餐飲行業實現良性發展的重要方式。

那麼,選擇加盟網紅品牌的門店,是否能夠避免疫情的衝擊,在特殊時期里逃過一“劫”呢?

品牌撒手,門店花式“自救”

“我二月中旬開店,到現在只做外賣和顧客來店打包。”

去年年中,阿詮投入了近二十萬元積蓄在深圳羅湖文錦開了一家奶茶店,他選擇的經營方式是加盟華南地區頗有名氣的某奶茶網紅品牌。

開業之初,得益於品牌的背書以及宣傳,奶茶店的經營風生水起。據阿詮回憶,最高峰的時期每天能賣出近兩百杯奶茶,其中外賣能占訂單七成,每天營收超三千元,“當時算了一下,大概十個月左右就能收回成本,之後就是盈利期了。”

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他的計劃。目前雖然借助外賣平臺、社區居民打包,阿詮的奶茶店勉強還能經營,但仔細觀察後可以發,現在訂單中絕大部分品類,已經不是店里的招牌奶茶了。

“有揚州炒飯,瘦肉炒粉,豬雜湯河粉,還有手抓餅,下單滿30元就送奶茶。”阿詮告訴懂懂筆記,這段時間顧客對奶茶的需求大幅減少,加之品牌減少了營銷投入,僅有的奶茶訂單都讓行業主流、頭部品牌給“搶”走了。

為了自救,他不得不做起了小吃和主食,在外賣平臺上線了新的菜單,同時還以贈送奶茶作為提高客單價的一種手段。於是乎,各式湯粉面、炸貨成為了店里的新招牌,“打包叫餐的不少,下一步我還打算做早餐,服務早起的上班族。”

當問及在奶茶店里做正餐主食是否會受到加盟品牌制約時,阿詮激動地表示,“現在誰敢管?目前大家經營都有困難,(品牌)都放手不管了,活動投入也跟不上,它還好意思管我們這些門店?!”

據他透露,該奶茶品牌在深圳的加盟約有十三、四家,以他的加盟店為例,光租用店面的“喝茶費”就已經高達八萬元,加上每月的房屋租金一萬二,哪敢讓店鋪這麼虛耗著,據說好幾家加盟店都和他一樣做起了川菜、豫面等主食。

“最慘的一家,年前剛剛加盟開了新店,年後索性關店倒閉了,前後賠了十幾萬呢。”和其它加盟店一樣,阿詮也多次試著和品牌方溝通“減免措施”,但得到的答覆都是領導層正在研究探討相關應對措施。

阿詮坦言,目前很多加盟店都在“花式”自救,有沒有品牌知名度影響力的加持差別不大。因此,阿詮和其它加盟店的訴求是品牌能返還部分加盟費用,或給予經營上的補助,“現在都四月底了,啥措施都沒有。有時打(區域)經理的電話也不接。”

在疫情衝擊下,一部分規模小、起步晚的網紅品牌開始“撒手”,任由旗下加盟店自生自滅。而且,並非所有加盟店店主都能和阿詮一樣,通過“花式”自救維繫經營,部分網紅品牌加盟店更是因為管理方“撒手”而徹底斷糧。

“料理包”斷供,門店自行採購加工

“你知道外賣(評價)低於三分,對商家而言意味什麼嗎?”

李姝媛和愛人去年初加盟了一家網紅餐飲外賣品牌。他們的夫妻店位於深圳福田的城中村內,由於店面小,平時主要靠外賣維繫經營,偶爾也有顧客上門打包。

春節之後,由於城中村封閉管理,到店里打包的顧客幾乎絕跡,外賣成了目前支撐店鋪經營的主要來源。目前營收雖說是大不如前,但還勉強能維繫店面的租金和生活開支,對此她非常慶幸當初選址選在了這個城中村。

“不過現在新問題也出現了,三月底加工食材的商家就不給拿貨了,說是(加盟品牌)欠了他們的錢。”李姝媛告訴懂懂筆記,因為她和愛人都不會掌勺做飯,所以選擇加盟了這個網紅品牌,而且是由品牌指定的合作加工工廠負責供應食材“料理包”。

店內銷售的所有的菜品,都是完全依賴品牌供應鏈完成的。每次用戶下完訂單,她只需要將封裝好的“料理包”用微波爐加熱,即可完成製作,“一旦沒有了食材供應,我們就做不成外賣了。最近打電話給運營經理時,對方只是說會反饋,然後就一直不接或者占線。”

由於擔心加盟的網紅品牌出事,她的愛人又趕緊聯繫了品牌總部,但得到的結果還是幫助協調。焦急的李姝媛聯繫到了另外幾家加盟店,發現大家面臨的困境基本一致,都已經拿不到用於製作外賣的“料理包”了。

“有的門店開始自己採購(食材),自己加工製作菜單上的豬扒飯、雞扒飯、筒骨飯。”儘管自行採購的食材價格高,但部分加盟店還是維持住了正常的經營,甚至推出了一些新菜單,以替換部分複雜的外賣菜品。各種溝通無果下,她也立刻採購食材開始製作外賣,這一段時間忙碌之餘,夫妻兩人還要連同別的加盟店一起向加盟品牌方討要說法和賠償。

更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只做了幾天自加工菜品,外賣平臺上的差評便接踵而至,“大都是投訴豬扒、雞扒不夠入味,口味沒有以前好吃了。”平臺上的評分不斷被負面評價拉低,她和愛人又開始擔心評分過低,無法參與推廣,甚至面臨外賣平臺的處罰。一天前,為了避免店鋪評分低於三分,店鋪只好停業了。

“我讓媽媽趕到深圳來‘支援’,爭取儘快開業。據說有的加盟店雖然勉強能經營,但客人流失也很嚴重。”李姝媛表示,為了開這家“夫妻店”他們兩口子幾乎投入了所有積蓄,只希望品牌能“做個人”,給個最終的說法,“再不濟協調好供應鏈的問題,能恢復食材供應就行啊。”

那麼,疫下部分網紅餐飲品牌“撒手”不管,是偶然現象還是頻頻出現呢?

機構只為融資,疫情下“見好就收”

“這幾年網紅餐飲太火了,隨便什麼品牌都在喊加盟,魚龍混雜呀!”

行業分析師管偉曾在上海一家投融機構擔任項目獵頭,他告訴懂懂筆記,因為看到不少知名網紅餐飲品牌為線下門店創造了巨大流量,同時備受資本的追捧,如今越來越多的餐飲機構也在追逐風口,打造網紅品牌,只為吸引加盟。

“這些機構一旦融資後,就會通過向加盟商輸出可複製的產品、模式化的管理,在短時間內形成連鎖經營模式。”儘管行業內有部分網紅品牌獲得了成功,但更多的品牌卻在發展的路上漸漸走歪了,“要不怎麼說資本就是一把雙刃劍呢,有一部分加盟品牌,就是衝著融資來的。”

管偉感慨道,近幾年有部分網紅餐飲品牌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急功近利,通過大肆投入廣告宣傳、快速打造品牌知名度後,再通過較低的加盟費用吸引商家加盟,就是為了在短期內迅速“鋪面”,實現驚人的加盟數據。

“品牌是買的,出品是買的,供應鏈也是找現成的,一味為了快而快。”管偉強調,只要品牌坐擁好的數據,下一步就是找投資機構“出價”了。而在實現初步融資計劃後,很多品牌也會繼續燒錢,投入宣傳,把數據增量瘋狂坐上去。

其中,有些品牌為了加速“鋪面”,甚至省去產品、管理模式的輸出,只做品牌授權,而加盟商只要給加盟費,就可以將品牌掛在門頭上,“我們聽到的最離譜的,是機構只授權了品牌,提供了出品的食譜和設備,其餘的就讓商家自己發揮了。”

這些品牌機構所在乎的只有公司估值,完全不會顧及出品的質量、消費者的體驗。於是乎,一些加盟店的費用看似低廉,出品的價格實惠,但實際上商家和用戶只不過是融資的棋子,“就為品牌方創造了更多數據罷了,還是便於機構的後續融資。”

“這樣的品牌雖然能創造流量和消費,但實際的價值如何,機構自己是心知肚明的。”如果疫情不發生,很多加盟門店直至品牌“賣身”可能都不會知道機構的真正目的,“但疫情來得突然,資本市場也驟然收緊,很多品牌方便見好就收了。”

管偉透露,這類網紅品牌方幾乎沒有什麼資產實力可言,一旦遭受風險打擊,往往都會選擇跑路,“就是一面安撫商家、消費者,一面加緊套現。”

“很多輿論認為網紅品牌的消亡是因為‘作死’,但有的網紅品牌自誕生開始就已經計劃好,就是為了最終套現而‘死’。”管偉指出,即便沒有疫情的影響,一部分品牌加盟方也會隨著“計劃”的達成淡出公眾視野,最終“拂袖而去”。

結束語

可以說,除了部分站穩腳跟的主流網紅品牌之外,更多新銳、區域性的網紅加盟品牌或很難在疫情之下為加盟商家創造流量,抵消負面的影響。甚至其中一些機構從一開始就打算在資本市場里“撈一筆就跑”,沒打算做長久的買賣。

經過近幾年的市場高速發展,良莠不齊的網紅餐飲品牌在疫情之後泥沙俱下,一些因噱頭製造出來的銷量“奇跡”,在市場危機面前不堪一擊。至於眾多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加盟大軍,無非是姦商眼中待割的“韭菜”罷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