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觀察:內容消費的宏觀機會與增長趨勢"

用增長視角觀察行業動態,洞察增長契機。本文主要會從用戶價值、宏觀機會、商業模式、數據驅動和營銷技巧等五個維度中挑選合適的切入點,來盤點行業動態給用戶增長帶來的啟示。

01 從流量池到時長池

互聯網規模見頂,時長搶奪正當時。

根據QuestMobile數據,截至2019年4月起國內互聯網用戶規模正式見頂,而2019年11月的年同比增長也幾乎為0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用戶時長依然保持較高增速,並且隨著抖音、快手為代表的國民級短視頻App月活達到4~5億級別,用戶時長在下半年的年同比增長率還在持續增大。

“流量池”在這一年完成了向“時長池”的轉變。

數據來源:QuestMobile《2019年流量增長盤點》

2019年11月,全網人均日時長已經來到6.2小時,什麼概念?

假設平均睡眠6個小時,我們每天依然有1/3的時間是在盯著手機屏幕。不誇張的說,手機已經變成了“器官”,而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到這個浩瀚的“時長池”中。

每天大量的時間,我們對著屏幕看長視頻、看直播、看短視頻、看微信文章、看小說……這些就是我們要討論的內容消費

而在屏幕的另一側,拍視頻、做直播、寫文章、寫小說的網紅大V以及普通文字工作者,在進行內容生產

內容生產和消費,以及分發、監管、廣告主等等構建出基本的內容生態:

資料來源:卡思數據

在內容生態里如果存在一個經濟體系,時長幾乎等同於貨幣。搶占用戶時長因此成為商業模式的核心。不同形式、不同質量的時長,價位不同,過去有ARPU,單用戶平均收入,現在轉換為ARPT,單時長平均收入。

在這個經濟體系中的內容消費者,其富有程度需要用時長來衡量。哪些用戶更富有呢,相信抖音、快手、拼多多們都非常瞭解。廣告主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他們實際在為時長定價,也就是定義上面提到的ARPT。

面對如此巨大的時長池,內容生態中的各個角色,或大張旗鼓,或暗度陳倉,紛紛在謀求剩餘的時長紅利。

02 宏觀增長需要條件

時長爆發,除了移動網絡普及,還有什麼?

如果說用戶規模的增長,得益於智能手機的普及,那麼時長的增長,毫無疑問得益於低價、高速的移動網絡普及(這一點,根據我近年走過幾大洲10個左右發達國家對比看,中國算是獨步天下)。

但是單單是技術側的革新和普及,就足以支撐時長暴漲嗎?

我們先來看看兩個例子:

19世紀中葉蒸汽機就已經發明應用到工業,到20世紀初,美國基本上已經具備用蒸汽機替代馬匹成為主要的運輸動力,然而並沒有。

原因很殘酷——蒸汽機自身太重,普通路面無法支撐。

除此之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來自民眾的抗拒——蒸汽機太吵並且伴隨濃烈的黑煙,以至於人們寧可忍受道路邊上無數的馬屎和馬尿。

圖片來源:網絡,1916年洛杉磯街邊的馬車

同樣是在美國,20世紀初,當大型家電已經生產出來,並且價格已經低到了可以民用,儘管老美很懶,但這些卻還是無法帶來購買的狂熱。

原因也很殘酷:這些電器功耗過大,當時的線路無法承受,甚至還沒有標準化的電流電壓以及插頭插座。

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宏觀的增長需要很多條件,除了技術本身成熟,還需要考慮兩個重要的因素——用戶的意願以及生態的成熟。用戶的意願,決定了技術應用是否被廣泛接受;而成熟的生態及其規範,才能保證技術大規模的被應用起來。

回到時長的增長的原因:如果說增長都歸因於移動網絡的低價甚至免費,那為什麼早就流量自由的一二線城市wifi環境下,用戶時長依然在顯著增長呢?

原因來自另一個維度——內容消費成本急劇降低,人們更願意去消費了

上面我們提到,在內容生態中時間就是貨幣。我們可以把內容消費成本定義為完成目標內容消費的總時長,而它可以進一步拆解:

內容消費成本 = 內容獲取成本+ 完成消費成本

我們來看看常見的內容形式,其消費成本如何:

常見內容形式的成本,作者jinlei886

我們可以看到,短視頻有著極低的內容獲取成本——無需搜索只需要刷一下,停不下來;還有著極低的完成消費成本——沉浸式不易跳出,且僅有15秒到1分鐘,不知不覺這一條都看了好幾遍。所以抖音、快手的內容消費成本非常低。

再來看看直播,如果是你關註的主播,內容獲取成本也很低——通常打開App,直播入口就已經撲面而來;完成消費成本甚至低於短視頻——那一刷都不再需要,只需放上手機架,一遍吃著外賣一邊看,是不是搶個紅包買點東西就好了。

而幾乎同時,內容生態的規範正在不斷完善,並且向繼續降低內容消費成本的方向推波助瀾

  • App更好用,推薦更精準;
  • 工具讓內容更易創作,優質內容更易傳播;
  • 優質生產者獲得大量物質激勵、甚至成為收入不菲的行業,創作變得可持續。

所以,在低價、高速移動網絡的普及前提下,極低的內容消費成本,讓內容消費的時長暴漲。2020年初,它已經完成對長視頻、手游等的超越,並且內容消費正在與電商深度結合,為“時長主”們提供了廣告收入之外更大的獲利空間。

03 內容消費增長格局

巨頭林立,哪些時長窪地等待開采。

1. 短內容消費字節系一馬當先

字節跳動:

內容消費中的短內容,字節系目前已經是龍頭,並且還在最快速度的創新和拓展。

它的產品重心從圖文為主的今日頭條,轉為短視頻,兼顧長視頻(主要是影視的嘗試)。利用抖音已經形成的短視頻強認知,將火山短視頻義無反顧的更名為“抖音火山版”。加上西瓜視頻,這些每一款都是億級別的巨量App,還有海外規模破億的Tik Tok,可以說頭條系的佈局領先了一大個身位。

人們的固有認知是頭條系靠算法取勝,其實算法降低的只是獲取內容成本,更重要的是優質內容本身從何而來

完備的內容生態和大量的運營投入(例如早些時候的神評團和數萬人的內容審核人員)是關鍵:活動運營,游戲元素,熱點運營,給用戶造成不刷抖音都會錯過很多熱點的緊迫感,就像前些年的不刷微博的感覺。

阿裡大文娛:

阿裡(準確說是阿裡大文娛)對短內容似乎不屑一顧。直播電商是一個好路子,但是這個語境下的直播只是定語,屬於電商範疇,我們暫時不討論其對消費時長的影響。

反觀抖音,直播帶貨對淘系直播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儘管目前看來二者涇渭分明,抖音的大V直播,跨出了私域流量直播的界限,轉向刷公域流量,這似乎是前兩年百萬英雄答題直播的延續,如果能持續把商家和顧客的利益權衡好,很可能是時長和GMV雙豐收,對阿裡的威脅不小。

騰訊系:

騰訊系一直在發力,接下來重點期待微信短內容。因為微信本身是一個時長黑洞,儘管張小龍承認在短內容的佈局上有些滯後,但料想他也不會迫切的以提升時長為目的去推進短內容。

未來一兩年,訂閱號依然是微信在時長搶奪上的護城河:圖文內容上,訂閱號依然是無可爭議的王者,並且有了完備的生態。

短視頻上嘗試,騰訊系一直沒有間斷過,問題出在哪裡?

從我的視角上看,問題一直出在內容上,很多用戶的反饋都是“刷不下去”——

抖音和快手上的大V、B站上的up主,都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設,隨便舉一些粉絲幾千萬的大V:麻辣德子、浪味仙、稻草放毒等等,效仿其內容的小號不勝枚舉,但是內容都很難傳播開來,因為觀眾認的是這個人設。粉絲願意在評論區不厭其煩的求翻,會蹲點守候直播開始並樂於刷小禮物,而這些在目前的騰訊系產品看不到。

順便提一句,抖音由最開始相對於微博的“去中心化”,已然變成比微博還要強的“中心化“。

快手:

快手緊隨抖音的用戶規模,算是短內容中的當仁不讓的次席,總體上算是一個規模8成的抖音,並且有著一些不可複製的社交門檻和內容調性。

百度系:

百度系則面臨騰訊一樣的內容無調性問題,另外就是難以擺脫的工具產品之苦。用戶很難形成在百度消費短內容的認知,而其王牌業務搜索,由於“要搜索什麼”本身具有很高的門檻和內容獲取成本,作為桌面互聯網時代的遺產,長期來看其受眾也會越來越少。

2. 長內容消費愛優騰三足鼎立,但暗流涌動

長視頻的時長爭奪主要來資影視劇版權和自製網綜,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三足鼎立這一點上未來一兩年的格局變化估計不大。

小說也屬於長內容,但是其在整個內筒消費中的占比很小。並且由於小說的消費成本較高,長遠看來是一個容易被搶奪時長的品類,本文不再詳細分析。

對於長內容未來的增長趨勢,我持悲觀態度,認為其消費時長會流入消費成本極低的短視頻。長內容中雖然影視綜長視頻有持續穩定的受眾,但是95後零零後,是不願意在客廳和父母一起看劇的。

另外,由於長內容普遍拖沓,節奏慢,在觀看過程中的互動必不可少,這些潛在時長將流向何方?

B站似乎得天獨厚,在10分鐘左右長內容、影視綜內容發酵、內容再加工上,B站都非常優秀。

其次,又是抖音,影視綜內容剪輯在抖音上是Top3的內容類別。

可以說長內容有被分解成短內容的趨勢,愛優騰儘管還非常穩,但不可否認暗流在涌動。

3. 時長搶奪正當時

從人群維度看,高時長人群和高ARPT人群在哪裡,時長搶奪的戰火就會燒到哪裡

  • 高時長人群,在內容消費的經濟環境中“有錢人”,對應的是現實世界的有閑人群——中老年人、早九晚五等有固定空閑的人群。
  • 高ARPT人群,包含游戲玩家、直播粉絲以及整個有著較強購買力和良好版權意識和付費習慣的95後或者00後。內容如何契合這些用戶,很大程度上是時長搶奪的核心議題。

從策略維度看,提升互動率、提升短內容時長都是有效的手段。

提升互動率,讓用戶低成本的參與到內容的二次創作(比如抖音的潛艇小游戲、躲病毒小游戲),增加了用戶的參與度。由於參與帶來的轉批贊等正向激勵,會讓用戶的活躍頻次和留存明顯提升,總時長規模會有不錯的增長。

放開短視頻的時長限制,一方面是順應用戶髮長視頻的訴求,一方面也是一種收割過程。當用戶習慣在短視頻App消費視頻以後,也不會特別在意內容的長短是不是15秒、內容的形式是豎版還是橫版,看的是在直播還是剪輯。不知不覺,人均時長增加了。

04 應對內容消費趨勢

新的營生機會,新的增長契機。

1. 如果你想投身內容生產

優質內容並不飽和,以一些熱門的細分領域為例,比如區塊鏈,比如5G。

儘管相關培訓、書籍、文章、視頻多如牛毛,但有價值的一手經驗其實並不多:

  • 內容生產側,會有意無意製造危機感,製造焦慮,號稱不懂就要被淘汰;
  • 內容消費側,消費者熱衷於how to類的內容,試圖短時間從入門到精通,彎道超車一招制勝。

再以雞湯類的內容為例:

最近在知乎看到很多用戶分享“公眾號如何短時間漲粉10萬”,“如何靠公眾號月入3萬”等經驗。基本上,這些分享者多是學生或者幾乎沒有職場經驗的人群,而他們的公眾號主推的內容,是職場秘籍、升職攻略、還有世事無常活在當下。他們的漲粉秘籍中,有一條特別讓我震撼:“偶爾還是要原創一些內容”……

好的內容,我相信一直是缺少的,並且會有市場的。腳踏實地的分享自己感興趣、有經驗的一些內容,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優化好表達方式,選擇合適自己的內容形式和平臺,善用一些營銷技巧和工具。每個渴望發聲和展示的人,都值得一試,畢竟這個時長紅利值得爭取。

2. 如果你想作為平臺,瓜分時長

如上面所說,內容消費領域已經是巨頭林立,想要從零開始做出一個哪怕只是垂直內容平臺,難度太大。

更何況內容平臺,靠的不僅僅是內容,還有生產端、運營端、商業端在內的一個完整生態,並且這些都需要持續投入。

如果現在沒有特定的用戶群,想從零開始做出一個平臺,我感覺不如早日放棄幻想。

但是,如果你已經擁有一個穩定的受眾群體,倒不如借助社群營銷或者一些低成本的載體,妥善構建起私域的時長池。相信只要做到內容精良、同時有效降低內容消費成本(如前文論述)是可以分得時長一杯羹的。

有一點需要提醒,既然微信已經發力短內容,也就不會再輕易給大家輕鬆玩裂變的機會。自媒體的增長、社群的增長,已經有很多大牛寫過文章,可以參考。

最後的話

這是一個好的時代,也是一個壞的時代,留給我們的機會並不太多了,但是做這件事情最好的時間點,可能是3年前,當4G還沒真正普及開來;其次,就是當下。

作者:jinlei886;5年+用戶增長的一手經驗,前騰訊、滴滴出行用戶增長產品經理,專註增長策略挖掘、增長工具搭建、實驗設計分析。浙江大學工學學士、理學博士。公眾號:用戶增長實戰筆記。

本文由 @jinlei886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