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祝捷:95%創業者說不清自己業務 應該請位老太太當教練"

疫情期間,不惑創投創始合伙人李祝捷逆勢投資了數個項目,比如小鳥上學。

整 理 | 五 米

今天,披露獲得融資的創業者大約13位,金額從數百萬人民幣到10億美元不等。即便是疫情期,宣佈獲得融資的企業依然絡繹不絕。

“其實不存在‘在疫情之下’ 融資這個定語。”不惑創投創始合伙人李祝捷說道,當創業者需要融資的時候,不管外部情況如何,都要去融資。

李祝捷,一位從業經歷超過10年的創業者,曾在2007年聯合創立了深圳賽龍通信。10年後(2017年),他創立了不惑創投,代表案例有鍋圈、眾能聯合、海豚家、水滴互助等。

據鉛筆道瞭解,疫情期間,不惑創投至少有4家被投企業獲得融資。其中有一個項目,啟動融資大概兩周多時間,只見了20個左右頭部機構,便拿了七八個TS(投資意向書),甚至有非常大的機構是4天之內給出TS。

有一個道理,幾乎是機構的共識:越是困難時刻,越是撈項目的好時候。李祝捷有一位投資人朋友,為了給一個項目TS,不惜被隔離14天。

問及原因,對方說道:“一年值得出手的好項目,可能就那麼一個到兩個。所以當這種項目出現的時候,別說隔離14天,讓我隔離半年都行。”

什麼是好項目?什麼是好的融資策略?他有一套自己的判斷體系:

1、95%的創始人在見投資人時講不清楚自己的業務,創始人不要滿口術語,要達到即使面對一個完全沒有專業知識的老太太,也能讓她理解公司是做什麼的。

2、本質上,除了天使輪,創始人可以靠自己的簡歷,靠講一個對商業的理解去融錢,但到後面都得看實際的數據,看解決業務的能力。

3、A輪融得難一點的公司,活下來的概率反而會大一些,因為他會珍惜這些錢。如果A輪很輕易地融到很多大錢的,很多公司都敗掉了。

4、創業者的使命和責任,就是拿少量的錢去解決一個痛點,然後才會有人給他更多的錢去複製和放大,否則可能會捅更大的婁子,因為更多的時候他們會傾向於用錢解決問題,而不是動腦子。

5、當你知道自己基本面哪個地方有所缺失的時候,就應該去補基本面,忘掉融資,踏踏實實改善自己。

6、CEO必須自己寫BP。因為BP是CEO用來自己去梳理思路的,這樣的一個文件,他不應該由一個下屬去做。

7、BP的用處就是引投資人約見創業者,其實很多創業者BP裡面只需要有一個亮點信息,機構就可能會給他一個深聊的機會。

8、投資人看項目通常需要回答這三個why:第1個是why now,為什麼是現在?第2個是why this,為什麼是這樣的商業模式?第3個是why you。

註:本文原作者為不惑創投創始人李祝捷,內容來自鉛筆道“真相•創業會客廳”的直播分享,鉛筆道僅作加工與整理,詳細內容如下:

好項目沒有資本寒冬

我簡單跟大家講下在當前的情況下,對於融資的一些看法。剛剛這個題目“在疫情之下,如何融資”,其實不存在“在疫情之下”的定語,就是融資。

當你需要融資的時候,不管是什麼情況下,你都得去融資。作為一個CEO,找錢、找人、找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任務。

大家說疫情期間不好融資,因為沒法出差、沒法路演、也沒法盡調,這是常規的一些主流看法。但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是,這些都不是障礙。

當你的公司的基本面非常好的時候,剛纔我們講的那些痛點都不是障礙。比如不惑創投的一家portfolio公司,它啟動融資大概兩周多的時間,只見了20個左右頭部機構,已經拿了七八個TS,甚至有非常大的機構是4天之內給出TS。

也就是說,當你這個項目確實好的時候,一切都不是障礙,都是可以被剋服的。所以在發生疫情的情況之下,我非常欽佩這些機構,為了去儘快地見創始人和團隊一面,然後迅速把TS給到,不惜回來被隔離14天,這個事情是我做不到的。

我問了一個投資人原因,他說,“一年值得出手的好項目,可能就那麼一個到兩個。所以當這種項目出現的時候,別說隔離14天,讓我隔離半年都行。”

這讓我比較感慨,一個優秀的機構,有他的優秀的地方,一個投資人,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都是有他的原因的。

這個故事證明,疫情期間在線上確實有人拿到了TS,所以不存在說疫情期間如何融資,只有創業公司如何融資的問題。

95%的創始人講不清自己的業務

我們評估一個創業者的融資能力,核心還是以結果為導向,他到底能不能弄到錢。

這其實反映了他很多背後的基本面,創始人理解、資本市場的判斷,這些東西說再多也沒用。有些人很能說,但是他融不到錢,有些人言簡意賅,沒說幾句話,但是他也能把錢融到。

這一切都是結果為導向,它基本上分這幾個階段,大部分創業者其實都卡在了初級階段。這些創始人講的事情,投資人根本就聽不懂,他根本連自己的業務都講不清楚。據我的觀察,這些人占比應該在95%左右。只有個位數百分比的創始人,真正能把自己的業務講清楚,讓對方能聽得懂你的業務。

這麼簡單的要求,其實是大部分創業者都沒有意識到的。我們作為投資人,在聽創業者講述的時候,有時候並不是因為不尊重所以看手機,而是確實沒聽懂,或者確實沒有吸引力。這時候我們只能靠猜,或者靠反問去理解創業者。

而有一些創始人真的就靠講故事就可以讓別人現場拍TS,就可以把投資人徹底講出共鳴,追著他簽約。

當然這屬於高階的創業者,但至少我覺得大部分人應該想辦法把講清楚事情這一關先過了,讓對方聽得懂。

我建議,創始人不要滿口術語。要達到即使面對一個完全沒有專業知識的老太太,也能讓她理解公司是做什麼的,這個是跟一個投資人對話的基礎。

什麼是好CEO?我們觀察到,一個差的CEO融資,或者說大部分融不到錢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不會有任何的進步。第1場犯什麼錯誤,第2場還會犯,在第1場想不明白,到第100場也想不明白,所以他見多少個機構都是沒用的。因為好機構的判斷標準都差不多,一家不會投,你見100家也不會有人投。

很多差的CEO融資,他覺得自己很努力去見了100家機構,但結果並不理想。而我們見過的較好的CEO融資很簡單,他每一場都在進步,前面的犯了錯誤,後面就不犯了,他跟投資人的溝通越來越友好,甚至能夠與投資人交朋友。

這些投資人可以幫助創業者,因為投資人雖然不如創業者在業務上扎得深,但是他見的面很廣,涉獵的面非常寬,而這些橫向縱向的比較正是CEO所欠缺的。戰略方面,投資人還是比較擅長的。

A輪融資艱難的公司生存概率更高

我還想跟大家溝通一個概念:融資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核心問題其實就是解決業務的問題。

這句話我希望大家能夠深入地理解一下,如果你的基本面不好,你怎麼融資都融不到。

本質上,除了天使輪,創始人可以靠自己的簡歷,靠講一個對商業的理解去融錢,但到後面都得看實際的數據,看解決業務的能力。

我們通常跟CEO講,錢是不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的,尤其在早期錢少一點是好事。

因為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一個企業的成功和他第一輪拿多少錢關係不大。很多公司在早期融資的時候,其實都比較困難,一個典型的例子,去哪兒網A輪見了300家機構,沒有人願意投的,最後金沙江投了。

A輪融的難一點,企業活下來的概率反而會大一些,因為他會珍惜這些錢。如果A輪很輕易地融到很多大錢的,很多公司都敗掉了,後來是不成功的。

錢多的時候 會不用腦子去解決問題

我們經常問創業者一件事情:如果錢能解決問題,那要創業者乾什麼?

創業者的使命和責任,就是拿少量的錢去解決一個痛點,然後才會有人給他更多的錢去複製和放大。但在沒有驗證創業者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時候,其實給更多的錢,可能會捅更大的婁子。因為更多的時候他們會傾向於用錢解決問題,而不是動腦子。

所以我對所有的創業者說,最好把你的每輪融資都當作人生中最後一輪融資來對待,不要指望每輪都能融到錢,因為絕大部分人是進入不了下一輪的。

100個天使輪公司只有10%能進入到A輪,10個A輪公司可能只有1個進入到B輪,每輪都是90%以上的淘汰率,所以1/10萬的公司才能夠IPO。這就是數學統計模型,是一個客觀的數據反饋淘汰率。

所以最好所有創業者在瞭解融資這件事情的同時,不要輕易的認為每輪自己都能融到錢,這個是對公司是有害無益的。

另外,估值其實是要尊重市場的,定得過高之後,可能下輪空間就被阻擋掉了。有的人拿到了非常高的估值,當時看起來是好事,但實際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我們見過無數的例子,過來人他們都會後悔。我其實剛剛跟一個CEO在聊,他在A輪是4000萬估值,融了20%,拿了800萬,後面一輪直接乾到了6億估值,拿了8000萬融資,現在天天被投8000萬的機構追著回購,生活痛不欲生。而且他還融不到錢,業務雖然不錯,但是達不到C輪的預期,這個時候又逼著他回購,他個人又是連帶的,所以他很痛苦。

本來是一個基本面不錯的公司,創始人非常後悔最後一輪入股姿態高,融的錢太多,造成了他現在非常麻煩。

鬥勝心常常坑害創業者

下麵是融資原則問題,你要想清楚,融資到底是什麼目的?除了錢之外,這個機構還會帶來很多認知、經驗還有資源。融資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創業者提升自己的過程。有時候創業者執著於證明自己在專業上比一個機構投資人要懂,這時,他已經忘了自己融錢的目的了。這種莫名其妙的虛榮心或者鬥勝心,會把創業者坑了。

接下來,大家要正確面對自己的基本面。這並不容易,其實極少數人能夠正確面對自己的基本面,大部分人都會主觀地美化自己,面對公司融資也一樣。

你的公司到底是好還是壞?你怎麼判斷這個事情?你的坐標是什麼?你跟誰作對比?你在這個行業裡面到底處於什麼位置?你的團隊在這個行業裡面到底是強還是弱?這都需要創業者客觀面對自己,如果你的認知是錯的,其實是很難融到資的。

另外一個事實就是面對市場。比如說當下疫情市場開始,資本寒冬已經進行了兩年,這個時候對於絕大部分公司來說,能拿到錢就已經是很好的事情了。這個時候,到賬快這個因素就應該放在第1位,很多其他的因素可能都要往後放。

要基於在正確判斷評估自己的基礎上,正確地面對眼下的市場,才能做出正確的相關的決策。

所以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事實是什麼,那麼最後一條就是面對事實,要如何實現自己的願望?

當你知道自己基本面哪個地方有所缺失的時候,就應該去補基本面,忘掉融資,踏踏實實改善自己。這是一個創業者面對事實應該去做的決策,而不是說我一定要去融到資,執著於融資可能反而會浪費改善業務思考的時間。

CEO必須要自己寫BP

CEO為什麼要自己寫BP?我是強調CEO必須自己寫BP的。因為BP是CEO用來自己去梳理思路的,這樣的一個文件,他不應該由一個下屬做出來。

因為理論上公司的高度和深度都是由CEO自己決定的,你BP的高度、深度也是需要CEO自己去親自做。

比如說我也是個CEO,我雖然是一個基金的管理人,但我也得出去融資,我要面對我們的投資人LP,所以不惑的募資計劃書只能由我來寫,只能由我來不斷地改。

這是不停迭代的一個結果,我是不可能讓公司的其他人來寫的,這本身是我自己梳理思路和提升的一個過程。

BP的用處就是引投資人約見創業者。其實很多創業者BP裡面只需要有一個亮點信息,我們就可能就會約見,比如團隊特別優秀、比如是細分行業的第一名……只要有一個亮點,投資人就會願意給你約一個meeting,大家深入地聊一小時。

BP還有一個目的其實是幫助機構裡面的人幫你推進項目。比如我的投資經理,回來給我們講,看的公司是什麼樣、它的競爭壁壘是什麼、它的業務有什麼不同等等,這些東西如果在你的BP里寫得非常清楚,我們投資經理就會更清楚地傳遞這些信息,其實是在幫助你的。

所以BP非常重要的,我建議大家不要掉以輕心,一定要親自不停地去思考,應該怎麼把你的公司的基本面用最好的方式呈現出來。

學會回答投資人的三個why

融資本質上需要理解,投資人看項目要通常需要回答這三個why。

第1個是why now,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以前沒有這個模式而現在有了?

第2個是why this,為什麼是這樣的商業模式?核心壁壘是什麼?怎麼樣建立你的壁壘?

第3個是why you,為什麼你們能做這個事兒?你比其他團隊到底強在哪?項目和你的基因和背景資源匹配程度到底怎麼樣?

還有到底是融人民幣,還是美元,要想清楚。有很多業務是美元項目,比如電商業務、社交業務,在人民幣市場是不太可能持續找到接盤人的,通常需要去融美元。

對人民幣機構來說,其實要麼是投早期,要麼偏中後期,所以你的財務數據一定要好,否則中後期的人民幣機構是不太會投的。

Q&A環節

Q:作為投資人,您現在更偏好投什麼樣的項目?

A:在BP裡面如果有明顯的亮點,基本我們都會想辦法跟對方交流一下。比如說團隊優秀、運營數據好、細分賽道前幾名等。

Q:我們是一家旅游行業的B2B公司,就是給國內在線OTA比如說攜程、去哪兒、飛豬,還有線下旅行社提供這種境外的最終端的服務。我們大概每年有三、四千萬左右的營業額,大概有幾百萬的毛利,所以我想問一下像我們這種公司繼續複製,還有沒有更大的機會?

A:我不知道別人聽懂了沒有,我聽完之後並不知道這個項目是乾什麼的,你們給這些平臺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就像我剛纔講到的,極少有創始人能夠用不讓投資人頭疼的方式進行一次有效溝通。絕大部分人會覺得自己說了很多,表達了很多信息,但是抱歉,對方其實根本就沒有聽懂,甚至他已經很反感了。在與投資人交流的時候,你只需要說我的項目叫什麼,我們在做一些什麼服務,在承接什麼樣的業務,就可以。

就這個業務而言,我認為它不是一個可規模化的生意,它就是一個偏本地的生意,這不是個總規模的事情,是一個小而美的公司、一個小團隊,能夠掙一些現金流的生意。

Q:天使輪的融資該怎樣推進會更快一點?

A:整個股權投資中,投天使輪的機構在逐漸減少,這是客觀事實,因為投天使的回報很低,大部分公司會掛。所以這個時候創始人可能需要回到創業的本源,在自己的可控範圍之內去啟動,比如找到你的家人的錢、朋友的錢等等。因為創業公司拿機構的錢門檻會越來越高,這個是必然的。

Q:我們公司現在已經融到A輪了,現在我們看到一個新方向,這個方向跟原來的完全不一樣,而且需要外面的人,這個方向比較大,我們也有客戶,此時我們能不能就做一個新公司,把他分出去重新融?

A:這個肯定是可以的,但是你需要跟老股東進行一些協商,每家的老股東對這個事的態度可能都不一樣。所以這主要是你怎麼跟老股東協商的問題,就這樣的類似的操作,業界肯定是不罕見的。

Q:我們這種大學生創業這種沒有融資經驗的,該怎麼去融資?

A:我真實地回答你,你如果是個大學生創業,通常是融不到錢的。你其實都不需要考慮來見專業機構,除非你是超一線學校的,比如說你是哈佛、清華的計算機本科,清北、復旦的本科,而且是理工科比較好的專業的,也許有一點點見投資機構的機會,其他的基本上是融不到錢的。大學生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去歷練一下,通常在資本環境之下,建議還是需要有更多的積累。

Q:我們現在在做一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創業項目,我想問聯合創始人如果是我的好朋友加男朋友這樣的組合,投資機構會對這種的合伙組成有什麼看法嗎?

A:我們第一反饋是這個賽道比較非剛需,然後比較小,很垂直,可能是個小而美的項目。對於大部分機構而言,可能第一時間就pass了。至於創業伙伴是誰,這個和是不是你男朋友,或者是不是你的朋友都沒關係。對於投資機構而言,夫妻檔不是不可以投,這都不是最核心的問題。

Q:我們是一家做建築信息化的行業,做的是SaaS軟件解決這個行業信息化程度太低的問題。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就是這個領域在國內是一個新興的領域,我們找不到一個直接對標的企業,所以不知道投資人在看我們的時候會評估我們哪些方面的參數。

A:投資人評估的核心就是需求,到底需求的剛性程度是什麼?到底你服務的企業願意為此付多少錢?這個規模到底有多大?本質上投資人會評估需求的剛性、需求的頻次、需求的規模等。總體規模市場有多大,可能是投資人第一時間會思考的問題,因為對投資機構來講,如果是個小業務,它其實是做不大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